剛剛過去的2022年,是平魯區經濟社會發展迎難而上、提速進位的關鍵一年。
這一年,平魯區把人民健康放在首位,闖過了疫情防控最為吃緊的關口,為守牢山西“北大門”作出了平魯貢獻;戰勝了歷史罕見的汛情災情,實現了汛情災害“零傷亡”、財產損失“最小化”。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這一年,平魯區聚焦發展第一要務,轉型發展實現新突破,挺進全省第一方陣。特別是千億級低碳硅芯產業集群和中煤平朔煤基烯烴項目加快建設,列入山西省重點工程項目名單,成功探索出資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新路徑、新模式。超額完成煤炭保供任務,受到國務院督查組充分肯定。
帆懸風正今又是,勇立潮頭唱大風。過去的一年,平魯區以突出黨建引領,建設一區兩城,寫好兩本答卷,在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中奮力開創新局面為要求,有力有效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精準落實穩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全力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全區經濟保持穩中有進、穩中向好的良好態勢。
地區生產總值前三季度達到248.7億元,同比增長5%,快于全市0.9個百分點,排名全市第二。
財政收入大幅增長,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年完成24.6億元,同比增長46%,總量和增速位居全市第二。
消費逆勢增長,限上消費月均增長20%以上,增速保持全市第一。
投資勢頭強勁,預計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2.3億元,同比增長13%,超目標增速1.7個百分點。1-10月,高質量發展綜合績效考核全市排名第二,全年保持全市前列。
高質量發展根基在實體,支撐在產業,落點在一個個具體項目上。朔州低碳硅芯產業園在平魯經濟開發區順利落地,總投資234億元的7個項目開工建設。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體化項目加快推進,31項前期手續完成24項,現場已具備開工條件。北新建材紙面石膏板、華電重工光伏支架、晉坤煤矸石制備石油煉化催化劑前驅體等一批新興產業項目順利投產。全區非煤行業同比增長44.3%,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比增長2.8%,制造業同比增長35.1%,增速領跑非煤電行業?!懊鎸Y源型地區轉型發展時代課題,我們始終牢記囑托,立足資源優勢和比較優勢,以土地的再利用換取新能源的大發展,以新能源的大發展換取轉型發展的大跨越,進一步鍛造新優勢,打造新的經濟增長極,推動高質量轉型道路越走越寬廣?!逼紧攨^委書記郝云說。國內首條年產1.5萬噸石油催化劑裂化前驅體生產線在平魯區建成投產!石油催化劑裂化前驅體生產線由該區晉坤礦產品股份有限公司與中石化石科院共同研發,首創的新技術獲得國家發明專利。項目全部達產后,可實現產值9000萬元,貢獻稅收不低于1500萬元,年可消耗煤矸石2萬噸,真正實現黑色煤矸,綠色發展。唯改革者進,唯創新者強,唯改革創新者勝。2023年,平魯區將緊扣省委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兩個轉型”任務要求,進一步擴大開發區的承載能力、放大開發區的平臺作用,全面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形態重塑、素質提升。持續深化拓展能源革命綜合改革,著力推進“五個一體化”。加快推進煤炭和煤電一體化。全力推進安太堡2×35萬千瓦發電項目建設,力爭年底并網運行,火電裝機容量達到582萬千瓦;完成總投資950萬元的蘇晉能源2×66萬千瓦、格盟2×30萬千瓦煤電機組“三改聯動”。加快推進煤電和新能源一體化。全力推進總投資56.9億元的5個風電項目、5個光伏項目、1個儲能項目建設,確保年底全部并網運行;積極推動中煤平朔煤礦廢棄巷道先進壓縮空氣儲能項目、“源網荷儲氫”一體化能源互聯網示范項目落地;積極發展氫能產業,加快建設新型電力系統,力爭2023年底新能源和清潔能源裝機容量占比達到40%。加快推進煤炭和煤化工一體化。推進總投資297.8億元的中煤平朔煤基烯烴新材料及下游深加工一體化項目;加快推進普勤低熱值煤熱解燃燒分級利用、新建潔凈能源低階煤分級分質利用項目,實現煤炭由燃料向原料、材料、終端產品轉變。加快推進煤電產業和數字經濟一體化。平魯區全力培育壯大新興產業。通過強化開發區轉型主戰場主陣地主引擎作用,大力培育低碳硅芯、固廢綜合利用、先進裝備制造、氫能、數字經濟等新興產業,同步推進“兩個轉型”,加快構建多元化現代產業新支撐。該區加快推進總投資35.97億元的朔州低碳硅芯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總投資642億元的11個項目,力促海泰新能、朔州光福等已開工的7個項目年內投產。
與此同時,平魯區依托北科大冶金學院、中石化石科院等科研院所,大力發展碳基新材料,加快華朔德光碳基新材料開工建設、昌昕高嶺土深加工項目建成投產。該區還依托中石化朔州中試基地、晉坤雙碳產業研究院,聯合中石化、中煤平朔等大型國企,積極推進成立氫能產業聯盟,爭取朔州氫能產業園落戶該區。
民族要復興,鄉村必振興。
2022年9月26日,以“慶豐收·迎盛會”為主題的平魯區第五屆中國農民豐收節啟動儀式在下水頭鄉另山村隆重舉行?;顒又?,平魯區為全區2022年度種糧大戶、2022年度區級示范家庭農場、2022 年度區級示范合作社進行了頒獎。據悉,2022年,該區糧食總產量達到1.9億斤,農產品加工銷售收入達到28.4億元,同比增長32.4%。
平魯區鄉村振興的步伐從未停歇。該區區長苑冬梅表示“‘三農’是最大的民生,我們將堅持把‘三農’工作作為重中之重,奮力寫好鄉村振興答卷,持續縮小城鄉發展差距,不斷推動共同富裕,讓共同富裕的成果惠及平魯人民!”
廣袤農村,大有可為。2023年,平魯區將錨定農業農村現代化目標,聚焦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五個振興”,讓鄉村振興的夢想在腳踏實地的探索與實踐中一步步成為現實,釋放出推動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的無窮能量和偉力。
堅決抓好糧食穩產增產。該區扛牢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加強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和管理,一體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和撂荒地整治,完成2022年高標準農田建設剩余2.72萬畝施工任務,啟動實施2023年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確保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58萬畝,總產量達到2億斤。
大力實施“特”“優”戰略。該區繼續開展規?;厣N植和糧油高產創建活動,打造莜麥、蕎麥、胡麻等特色種植基地8.5萬畝,種植大豆玉米帶狀復種及清種大豆3萬畝、菌類50畝。完成優質牧草種植7萬畝,大力發展生態養殖業。推動下水頭鄉現代農業產業園建成投運,加快建設年產8萬噸燕麥乳系列飲料生產線。大力研發紅山蕎麥新產品,發揮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影響力,帶動更多優質農產品打入中高端消費市場。
全面實施鄉村建設行動。該區將啟動實施總投資6億元的城鄉供水一體化工程;常態化開展農村人居環境“六亂”整治;高標準打造長城一號旅游公路沿線28個美麗鄉村;實施白堂鄉3個村熱電聯產集中供熱改造工程;實施建成區周邊10個村生活污水并網改造工程;新建長城1號旅游公路支線11.5公里、“四好農村路”50.9公里;完成農村電網升級改造;改造提升基層供銷社,建設鄉鎮惠農服務中心2個、村級惠農服務站4個、農村綜合服務社3個,建設現代倉儲、物流配送體系,持續提升農村宜居宜業水平。
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平魯區全面落實促進脫貧人口增收各項政策,運用好防止返貧動態監測,精準落實幫扶措施,強化銜接資金使用績效和項目后續管理,持續鞏固提升“三保障”和飲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斷縮小收入差距和發展差距,持續增強脫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最是情懷動人心,最是篤行礪初心。平魯區始終牢記“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從群眾內心最急盼、感受最深刻的痛點和堵點入手,用情、用心、用力辦實事、解難題。2022年,全區財政收入八成以上用于民生事業,解決各類民生實事300多件,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23年,平魯區深入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補齊民生短板,辦好民生實事,提高民生質量。抓實抓好就業創業工作。落實好就業優先政策,多渠道支持靈活就業,鼓勵創業帶動就業,統籌抓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實現“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持續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深入實施城鄉居民補充養老保險制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待遇。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建立適應新高考綜合改革管理制度體系,確?,F行教育教學模式實現順利過渡。持續推動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做好學前教育布局優化和擴容增量,持續深化與山大附中全方位戰略合作,鞏固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不斷改善辦學條件。加快發展衛生健康事業。進一步深化醫改示范區建設,完善公共衛生服務及城鄉醫療服務體系,優化配置區域內醫療衛生資源。扎實推進分級診療,將分級診療病種擴大到130種以上。開展“優質服務基層行”活動,鞏固基層醫療機構標準化建設。加快推進區中醫院項目建設,實現年內投入運營。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全力做好文化傳承與文物保護工作,擦亮歷史文化、開放文化、生態文化“三張名片”。歷史的畫卷,在砥礪前行中徐徐鋪展。時代的華章,在接續奮斗里重彩書寫。
新目標開啟新征程,新使命呼喚新擔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平魯區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運行整體好轉,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貢獻平魯力量。